初七人日是什么意思(正月初七是“人日”,守6规,吃5食)

100人浏览   2024-08-25 09:31:03

古书中记载,“一日鸡二日狗,三日猪四日羊,五日牛六日马,七日人八日谷”,是什么意思呢?这是女娲创造万物的顺序,由于第七天是人出现的日子,因此人们把这一天命名为“人日”。

古时候,人们对这一天格外的重视,会通过各种各样的行为去庆祝人日,以此来祈祷新的一年可以吉祥平安,生活顺遂。

今年的法定节假日持续到了初八,所以正月初七这天大家还可以在家待一天,那么这一天该如何度过呢?希望大家可以了解一下,记得“守6规、吃5食”,图个龙年吉利。

规矩一:捞鱼生

捞鱼生起源于南方地区,主要是闽南一带。捞鱼生可不简单,也有自己的规定。需要每个人准备一副长长的筷子,然后围坐在桌子旁边,一边喊“捞啊,发啊”等口号,一边捞鱼吃。

这口号喊的越响亮,代表新年越吉祥。食物捞起来的高度越高,也寓意这一年可以节节高,步步高升。对于古人来说,捞鱼生不仅仅是吃饭的一种仪式,更是对未来的祈福。

过年期间吃鱼,也有年年有余的吉祥寓意。在很久以前,鱼也是驱魔除怪的东西,只不过慢慢的人们都忘了这个意思,反而更喜欢年年有余的寓意。鱼的种类很多,不同的鱼也有不同的寓意,比如代表招财进宝的草鱼、代表出人头地的鲤鱼等。

规矩二:出游登高

正月初七有出游登高的习俗,老话说初七寻春去,意思就是这天要出去玩。正月初七这天气候已经逐渐变暖,整个春节都宅在家里,身体都没法舒展。趁着初七还是假期,赶紧去体验一下春天的美景,呼吸一下新鲜空气,让自己放松一下。

古代文人墨客都有登高赋诗的习惯,正月初七登高,也寓意新的一年事业更上一层楼。初七当天几个好友约在一起,爬到高山上,看着山下的美景,内心也宽阔了不少。俗语说的好,站得高看得远,站在高山上,那一览众山小的感觉,真是太棒了。

规矩三:称体重

按照旧俗,正月初七还有称体重的习惯。古时候,家里的粮食并不多,日常吃的也不太好,只有过年这几天可以吃点好吃的,所以每次过年人们的体重是直线上升。过年期间体重增长也反映了这个家庭的生活好,有生活富裕,家业兴旺的吉祥寓意。

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说,每逢佳节胖三斤,更是常见的事情。过年本来就是高兴的事情,这几天也不要太在意体重,过完年再减肥也来得及。

规矩四:领导发红包

正月初七有的公司已经恢复工作了,开工第一天,领导肯定是要给员工们开开会,讲讲话,鼓励员工新年要好好干。其实再多的话,还不如给员工包个红包实在。

正月初七发红包也寓意开门红,所以领导这个时候也不要在乎这点小钱,毕竟员工好好工作,还愁挣不到钱吗?

规矩五:衣服兜不能空

小孩子们在假期就喜欢出去玩,这时候给孩子的兜里装点好吃的,这样大家互相分享,小孩子们也会很开心。大人也同样,不能让兜里空着,可以放一点零用钱,这样碰到邻居小孩给自己拜年,就可以拿出压岁钱给她。

规矩六:戴人胜

古时候,正月初七这天,姑娘会用彩纸或者金银等,制作成人的样子,把它带在头发上,作为装饰品。这个行为也被称之为“戴人胜”。这些饰品不仅精致好看,还有人定胜天的寓意,预示新的一年可以取得好的成绩。

关于人胜的制作,不同阶层使用的材料也不一样。官家或者有钱人家常用金箔,他们使用镂刻的工艺将金箔雕刻成人的样子,贴在家里的屏风上,或者带在头上。对于普通老百姓,使用的材料多为彩色丝绸,再穷苦一点的家庭只能用红纸。

过去,人们认为佩戴人胜也有避邪驱灾的说法。最早魏晋时期民间就有这一习俗,一直到了唐朝,皇家也有了戴人胜的习俗。每到正月初七这一天,皇帝还会赏赐文武百官人胜,到了晚上,也会大宴群臣,共度佳节。

民以食为天,正月初七这天吃什么,也是有讲究的。在小编老家,初七这天的主角不再是大鱼大肉,而且一些清淡营养的食物。以下这5种吃食,也是老祖宗们初七常吃的食物,寓意吉祥,一起看看吧。

吃5食:一吃煎饼

人日这天讲究熏天,这是北方地区的一种习俗,具体是指每年农历正月初七,老百姓在院子里摊煎饼的场景。过去人们都使用灶台做饭,烧火用的是木柴,所以在摊煎饼的时候,整个院子都会冒出袅袅炊烟,寓意气势如虹。大家应该也能想象的出那热气腾腾的场面吧!

关于熏天的习俗,最早出现于南北朝。那时候人们一年到头都吃不到好东西,初七这天能吃到煎饼,是非常幸福的事情。古时候人们吃煎饼也会卷一些蔬菜或者肉类,寓意五谷丰登。

吃5食:二吃七宝羹

人日这一天一定要吃一碗热乎乎的七宝羹。据说从晋朝开始,北方地区就有年初七吃七宝羹的习俗。那时候人们用七种蔬菜制作成羹,借此祈祷这一年可以有大丰收。后来,这一习俗也传到了南方一带。

古书《异物记》中有关七宝羹的记载是这样的,它是一种用骆驼蹄子制作而成的菜肴。后来人们根据当地不同的饮食习惯,将它改进,从而形成了现在吃的七宝羹。

七宝羹也叫作杂菜汤,就是七种蔬菜做的大杂烩。广东地区习惯用芹菜、大蒜、芥菜、芥兰、韭菜、春菜这七种食材,客家人习惯用芹菜、大蒜、大葱、芫茜、韭菜、鱼、肉这七种食材。

由此可见,每个地方的七宝羹都不一样,不过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使用的食材都是带有好寓意的食物。例如,芹菜代表勤劳、大葱代表聪明,白菜代表发财,大蒜代表能掐会算,韭菜等代表长久长寿。

吃5食:三吃面

初七是人的生日,这一天我国很多地区都讲究吃面,意思是用面条捆住时间的脚步,借此表达人们希望自己可以长寿的愿望。除了初七吃面,有的地方甚至还讲究逢七就吃面,并且按照数字的大小,把初七定为“小人七”,十七定为“大人七”,二十七定为“老人七”。

面条象征长寿起源于汉朝,据说汉武帝非常迷信,他身边有个大臣叫东方朔,就非常会看相,因此备受汉武帝重用。有一天,汉武帝和大臣们讨论寿命时提到,脸部人中部位越长,代表人的寿命越长,如果人中有一寸长,那就可以活到百岁。

东方朔听了这话,觉得非常搞笑,于是哈哈大笑,汉武帝不明所以,问他笑什么。东方朔回答道,彭祖活了800岁,按照这说法,他的人中得有8寸长,那彭祖的脸该有多长呢?大家听了之后,也都觉得很可笑。后来,人们用面代替脸,制作成长长的面条,用以表达长寿的心愿。

吃5食:四吃饺子

在北方地区基本上每个节日都会准备饺子,正月初七这天也不例外。我们都知道饺子的形状就像元宝,因此吃饺子代表招财进宝。而且饺子的谐音是“交子”,交子也是古代的一种货币,所以饺子成了财富的象征。

初七这天吃饺子还有别的寓意。由于初七是小人七,小人说的是小孩子。常言道,童言无忌,也就是说小孩子们说话没有忌讳,但是在过年期间,为了不让小孩子说不吉祥的话,就给他们吃点饺子,意思是捏住嘴,不出去乱说话,避免招来麻烦。

吃5食:五吃火锅

火锅,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烹饪方式,即使你不会做饭,也能够做一锅美味的火锅。正月初七这天吃火锅,也不用花太多时间去准备,而且用到的炊具也很少,吃完饭收拾起来也简单省事。

关于火锅的起源,也有很多说法,有人说三国时期所用的铜鼎就是吃火锅用的器皿,也有人说东汉时期用的“斗”也是吃火锅的器皿,由此可见,火锅的历史真是太悠久了。

吃火锅的时候,大家也会准备羊肉,代表喜气洋洋,准备一些绿色蔬菜,代表生机勃勃,荤素搭配也保证了大家饮食均衡。吃火锅的时候,冒出来的热气也象征着蒸蒸日上。小编吃火锅的时候最喜欢辣锅,因为这代表了新的一年可以红红火火。

以上就是正月初七的旧俗,也可以看出这一天的讲究非常多。虽然有些习俗被视作封建迷信,但这也是古生活的一种方式,是他们智慧的表现。从这些习俗中,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。